1938年新四军编制序列

新四军臂章

1938年新四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8年4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取消了新四军的建制,但新四军仍然存在。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背景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或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编入第三战区战斗序列(指挥官顾祝同),并规定在苏北、皖南地区担任游击。

随后,经国民政府与中共中央协商,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兼政委,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后移至皖南歙县之岩寺。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全军共约1.03万人,有各种枪6200支。新四军改编后,各支队随即相继开赴江南抗日前线。

军部

1938年,部分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将领的合影。右起:陈毅、周子昆宋裕和粟裕李一氓叶挺;右八袁国平、右九朱克靖

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

司令部

政治部

直属部队

第一支隊

由湘鄂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红军游击队编成。湘鄂赣边红十六师编为第一团,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二团[1]

第一支队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罗炳辉(后调任),參謀長胡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

第二支隊

由闽西、闽南、浙南、闽赣边等地红军游击队编成。闽西、闽赣边红军游击队主力编为第三团,闽西、闽南游击队和浙南挺进师等部编为第四团[1]

第二支队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谭震林(先)[2],參謀長羅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三支隊

由闽北、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闽北独立师编为第五团,闽东独立师编为第六团[1]

第三支队司令員張雲逸,副司令員譚震林,參謀長趙凌波,政治部主任胡榮

  • 第五團:團長饒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参谋长杨元三,政治处主任刘文学
  • 第六團:團長葉飛,副团长阮英平、吴焜(后),参谋长黄元庆

第四支隊

由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游击队编成。红二十八军编为第七、第九团和手枪团,鄂豫边游击队编为第八团[1]

第四支队司令員高敬亭,副司令员戴季英,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 第七團:團長楊克志,政委曹玉福,参谋长林英坚,政治处主任胡继亭。
  • 第八團:團長周駿鳴,政委林凯,参谋长赵启民,政治处主任徐祥亨。
  • 第九團:團長顧士多,政治委员高志荣,参谋长唐少田,政治处主任郑重
  • 手槍團:團長詹化雨,政治委员汪少川[3]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刘树发. 陈毅年谱 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11-212. ISBN 7-01-002156-2. 
  2. ^ 《张云逸传》编写组. 张云逸传.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2: 126. ISBN 978-7-5154-0146-1. 
  3.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480–481.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参见

新四军编制
1938年春 1939年冬 1940年冬 1941年春 1945年夏 1946年春
八路军新四军编制及将领

八路军
军部
第115师
  • 师长:林 彪 中将
  • 副师长:聂荣臻 少将
  • 参谋长:周 昆 少将
  • 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 政训处副主任:肖华
第120师
第129师

新四军
军部
(1937年10月)
军部
1941年1月
下辖
(1938年1月)
第一支队
第二支队
第三支队
第四支队
司令员:高敬亭 徐海东
下辖
1941年1月
第1师
第2师
第3师
师长兼政委:黄克诚
第4师
第5师
师长兼政委:李先念
第6师
师长兼政委:谭震林
第7师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时期(2016年撤大军区战区起)
东部战区
南部战区
西部战区
北部战区
中部战区
陆军总部直接领导的
省级军区(作战部队)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
领导管理的省级军区
(国防动员单位)
正军级
 
大军区时期(1985年至2016年)
北京军区
北京卫戍区 | 天津警备区 | 河北省军区 | 山西省军区 | 内蒙古军区 | 北京军区空军副大军区级 | 陆军24集团军乙类 | 陆军27集团军甲类 | 陆军28集团军乙类 | 陆军38集团军甲类 | 陆军63集团军乙类 | 陆军65集团军乙类
沈阳军区
济南军区
南京军区
广州军区
成都军区
兰州军区
新疆军区副大军区级
 
十三→十一大军区时期(1955年至1985年百万大裁军
北京军区
内蒙古军区
(1967年5月降为北京军区下属省级军区)
沈阳军区
济南军区
南京军区
江苏省军区 | 上海警备区 | 浙江省军区 | 安徽省军区 | 海军东海舰队 | 南京军区空军 | 陆军1军 | 陆军12军 | 陆军60军 | 安徽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 江苏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 浙江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福州军区
福建省军区 | 江西省军区 | 福州军区空军 | 陆军29军 | 陆军31军 | 福建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武汉军区
湖北省军区 | 河南省军区 | 武汉军区空军空降兵15军1961) | 陆军15军 | 陆军20军 | 陆军43军 | 陆军54军 | 湖北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广州军区
昆明军区
云南省军区 | 贵州省军区 | 陆军11军 | 陆军14军 |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0–75
成都军区
西藏军区
(1968年12月降为成都军区下属省级军区)
兰州军区
甘肃省军区 | 陕西省军区 | 青海省军区 | 宁夏军区 | 兰州军区空军 | 陆军19军 | 陆军21军 | 陆军47军 | 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969–75
乌鲁木齐军区
北疆军区 | 南疆军区(辖南疆军分区西藏阿里军分区 | 东疆军区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4–75
 
第二次国共内战至建国初的三级、六大军区(1945年至1955年)
东北军区
华北军区
华东军区
中原军区
华中军区中南军区
第四野战军兼)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西北军区
西南军区
  • 川东军区
  • 川南军区
  • 川西军区
  • 川北军区
  • 西康军区
 
抗日战争时期(1937至1945年)
第二战区八路军
第三战区新四军
 
红军长征前割据苏区时期(1927年至1934年)
  • 江西军区
  • 闽西军区
  • 湘赣军区
  • 湘鄂赣军区
  • 粤赣军区
  • 闽浙赣军区
  • 闽赣军区
  • 赣南军区
  • 湘鄂川黔边军区
  • 川陕军区